新闻资讯
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时事聚焦

宁夏贺兰县:强了产业 富了百姓

发布时间: 2022-09-06 作者:宁夏水泥排水管 分享到:
二维码分享

微风吹过,稻田波浪起伏。再过半个月,“稻渔空间”的水稻将迎来丰收季。

“我家土地都流转了,我在观光园内喂鸭子,月工资3000元。”近日,在宁夏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内,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十一队的村民张淑英说。

张淑英赶着鸭子,边走边说:“你看,田里还有鱼。”在“稻渔空间”,稻田已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农田。整个园区有2000亩地,以田作画,引得游人拍照打卡;田里,鱼、鸭、蟹共生,美美与共。整个园区实现了现代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,老百姓以土地入股,在基地务工,既拿股金,又拿薪金。

一田多用 提升效益

贺兰县,因贺兰山而得名,依黄河而富饶。

然而,贺兰县因地势低,水位浅,在便于灌溉的同时,也不利于排水,土地盐碱化严重。“导致稻米产量低,品质欠佳。”“稻渔空间”负责人赵建文说,当时老百姓在土地上的收入不足千元。

2012年,既种水稻,又从事水稻加工销售的赵建文,发现商机。“发展现代农业,种植有机大米。”当年,赵建文成立了合作社,以每亩每年800元流转费流转了村上的土地,其中有张淑英家的18亩。


“稻渔空间”。赵凯摄

现代农业,离不开机械化耕作。赵建文将每家每户的小块田平整为平坦的大块田,便于机械化耕作。同时,解决盐碱化问题,在稻田四周挖沟渠,排水**盐碱现象。

种上水稻后,赵建文在**的建议下,在排水沟养鱼和螃蟹,有的螃蟹个头有4两多。

现在,在“稻渔空间”,除了鱼和螃蟹,还有鸡鸭。“我是专门放鸭子的。”张淑英说,鸭子吃虫和田螺,有利于水稻的生长。

“稻渔空间”建设的稻田镶嵌流水槽和稻渔水循环系统,把流水养鱼与种植水稻有机结合起来,使流水槽的养殖水体和鱼类粪便排放到稻田里,经过稻田净化后的水体再回到流水槽循环,灌溉水利用率提高30%、每亩节约有机肥100公斤左右,达到节本增效、提高土壤肥力的目的。

2018年,“稻渔空间”成功创建**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,发展生态循环农业,围绕落实以水定产,试验示范“宽沟深槽”稻渔种养及“以渔治碱”新技术,示范推广稻田养蟹、稻田养鱼、稻田养鸭等生态种养模式,亩均产值达到3400多元,亩均增加效益1000多元。

农旅融合促发展

如今,“稻渔空间”是一个旅游景区。

然而,在2017年,这里还只是一个发展立体种养殖的农业园区。当水稻丰收了,鱼鸭蟹育肥后,如何卖出去,又成一个问题。

受在农田里拍照的年轻人的启发,赵建文有了将园区发展为旅游景区的想法:打造“稻渔空间”乡村生态观光园。

一时间,观景塔、玻璃栈道、科普教育长廊、烧烤小木屋、小火车等出现在了稻田中。

“彩色的稻子是不是染色了?”有游客问道。

稻田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,将农业生产和文化内涵紧密结合,以大地为画布,以稻禾为颜料,利用不同颜色的水稻秧苗,采用电脑设计、卫星定位、人工插秧相结合的方式精心绘制而成。2022年的稻田画,共用“绿色、紫色、黑色、黄色、白色”等5种颜色水稻绘制而成。

不同的时节,在“稻渔空间”会有不同的感受。六月,稻田画清新吐绿,像一幅淡淡的水粉画;七月,稻田画翠绿蓬勃,像一幅写意的水墨画;八月,稻田画葱郁生香,像一幅浓彩的油画;九月,稻田画金黄尽染,像一幅厚重的地毯画。


稻田边的小火车。祁瀛涛摄

强了产业 富了百姓

除了张淑英以外,还有干保洁的王金香、吴月兰等人,都是四十里店村的村民。

“平常在这里干活的,大概有10个人,农忙时节需要100多人。”“稻渔空间”现场工作人员赵凯说。

据赵凯介绍,土地流转前,老百姓每亩地的收入**多800元。如今,园区内188户农民通过土地入股,可得到保底分红和二次分红,亩均固定收入900元。如果流转土地的农民还能在园区务工,家庭收入会更有保障。

“我每月工资3000元。”当地村民吴月兰说,自家12亩地都流转了,她现在是园区的一名工人,“按时上班,按时下班,收入也稳定。”

土地上有了产业,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,又让老百姓融入其中,这在赵建文看来,“这事有干头。”

目前,“稻渔空间”以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,以农事活动为基础,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,把农业(渔业)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,吸引周边市民到园区从事农耕体验、垂钓等活动,充分领略“塞上江南、鱼米之乡”的优美景色。

(——本文摘自人民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宁夏水泥排水管的小编删除!)

False
False
False